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不将世俗认得太真!人生才能够活得透彻

发布时间:2021-04-07 阅读次数:1604


身体并不是人生的归宿,而是一种寄托,是灵魂暂时栖息的地方,而情欲意识也不是人生锦上添花的手段,而是伤人的戈矛。
就好像在生活中,情绪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理智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根本,而是让自己产生苦恼,甚至变得更糟的根源,而身体本来是这一生的自然聚合之物,但是世人却以荣华富贵过度厚养身体,给自身徒增了许多灾祸。
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切之后,只有不再沉浸于自身意识之中,也不执着于世俗局限之内,放下因为身体情绪而产生的执念与苦恼,人生才会有一种释怀和超脱。
《小窗幽记》之中有一句话,叫:云烟影里见真身,始悟形骸为桎梏;禽鸟声中闻自性,方知情识是戈矛。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在飘渺的云影烟雾之中显现出真正的自我,才明白肉身原来是拘束人的东西。在鸟鸣声中听见自然的本性,才知道感情和见识,原来不过是攻击人的戈矛。


 
在《庄子》之中有这样一番对话:
舜向丞问道:“大道可以拥有吗?”
丞说:“你的本身都不是你所有的,怎么会拥有大道呢?”
舜不解地问:“我本身不是我所有,那是谁所有的呢?”
丞说到:“那是天地赋予给你的形体,生命不是你的所有,而是天地寄托的和悦之气;命运也不是你所有,是天地给予的适应之力;子孙也不是你所有,而是经历蜕变的生新。所以走起来不知道哪里才算一站,居住下来也不知道该干什么,吃喝不知道什么叫滋味,这些都是天地运动变化的结果,怎么能够拥有并占有呢。”
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的存在和子孙的存在当然是有所根据的,但是从庄子的哲学来看,世间万物都不是自身所有,而是万物天地寄托的和悦之气,这个道理就好像佛家说的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的道理一样。
人生不必认得真切,才能活得透彻,从尘俗无非虚幻的角度来看,莫说人生所拥有的得失富贵,就连自己的身体都是寄托于世间的躯壳,那么当世俗之人完全沉浸于这个躯壳之中,因为过度奉养身体而徒增劳累与痛苦时,岂不是得不偿失吗。


 
所以,能够以更透彻觉悟的眼光去看问题,感受到人生本就是一场虚幻的存在,那么在这虚虚实实的人生中,才能避免自己因为认得太真而多生执念。
就好像庄子有一天做梦,梦到自己幻化成蝴蝶轻盈飞舞的时候,很是畅快盎然,但是他醒了之后,便开始疑惑起来,不知道是蝴蝶幻化成庄子,还是庄子幻化成蝴蝶。
但是庄子转念之后便又不再纠结了,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物化的结果。
人生如梦,梦如人生,在这个世界上,很多东西你以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,但是当时间流逝之后,你会发现它们也会随着人生的变故而瞬间消失;还有那些你以为可以给人生带来益处的东西,转换一个角度,却发现它在正吞噬着自己的生命。
所以说人世皆空,身体并非根源,而自己的情绪意识也并非正确的判断,但是世俗之人却误将世间这一切认得太真的同时,执念于这些得失是非之中。
如果放下这一切似空非空,似无非无的事物之后,才能用更好的状态,真正淡然地体会这一生,减少了痛苦,也增添了生命的厚重。
《菜根谭》有一句话叫:
试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,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,则万念恢冷,一性寂然,自可超物外游象先。
你不妨试想一下,在没有出生之前哪里有什么相貌,又想想死了之后还有什么形象,那么原来的念头就会冷却,内心也会寂静,现出本性,这样自然能够释怀当下,又有游于形体之外。


 
生命是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拥有自身的身体,有自己的意识,然后用这些去经历,去发现,去生活,但是在这个生活的过程中,我们又需要用自己的理智,能够凌驾世俗对我们所赋予的形体之中,超越自己对于身体的过度厚养,又要超越情绪意识对人生产生的执念。
只有看透生死,冷静理智,才能大彻大悟,超越生活,这样的生命状态才是足够厚重的。
人来到世上是偶然,走向死亡是必然,而在这偶然与必然之间,能够活得通透、清醒,才是自己的智慧。
     
责任编辑:佳梦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