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王阳明:人的一生需要做到三不问和四不争

发布时间:2020-09-08 阅读次数:2162


 
明朝1427年,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,一个伟大的圣人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,若干年后,他所创建的心学理论和知行合一的思想,将传遍华夏,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,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哲学家、军事家王阳明。
王阳明的心学体系,告诉人们要找寻自己的良知。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是善或者恶的,而那句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也是解释不通的。事实上,人出生是无善无恶的,但是良知却一直存在。


 
那么为什么后来有的人行善,有的人却作恶呢?其实就是良知被发掘或者蒙尘了,那些行善之人让自己的心地光明,良知也得到了彰显,而那些作恶之人,自己的良知被一些错误的观点所掩盖,因此才有了善恶之分。
善恶是心在动,佛语里也曾说“一念成魔,一念成神”,一个人的意念,往往是我们激发良知的最有力的工具。
人生在世,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生活,也时常在名利场中不得施展,郁郁不得志。很多人去拼命争取利益,但也有的人看破了物质需求,转而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,因此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也不尽相同。
其实王阳明告诉我们,人的一生需要做到“三不问和四不争”,越是不问不争,我们越能获得好运,福气也会不请自来。


 
三不问
不问结果
有句话说“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”,春天我们播种一粒种子,但是到了秋天才会有满载的收获。但是也有一些种子或者幼苗中途夭折,这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。同理,我们做事情也要有这种“不问结果”的心态,努力把手上的事做好,自然会得到回报。
如果自己付出特别少,却总要求回报特别多的时候,这是不符合大道的。我们需要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


 
不问别人隐私
每个人都有隐私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。我们不要问别人的隐私,少管闲事,否则就会自讨没趣,朋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一句话而变得疏远。所以我们和别人沟通,要尽可能保护他人的隐私,尊重对方,对方也会尊重我们。


 
不问人性
王阳明曾说“人心,则杂于人而危矣,伪之端矣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了解人心的复杂,但是不要试图去征服它。因为人心和人性是不断变化的,而变化的东西我们无法用一个定论去进行总结。只要我们知道它的复杂,并且善意地对待每个人,这就足够了。


 
四不争
不争小利
很多人看着眼前的利益就想去争取,并且还冠以“不争白不争”的慰藉之语。但是越是争一些小恩小惠,心胸也会越来越狭隘,气量也越来越小,眼光也看不长远。而且争小利的人,还很容易上当受骗,落入别人的圈套。所以面对小利,我们要保持谦和忍让,吃小亏其实是占大便宜。


 
不争口舌
口舌之争好比是下山的猛虎,很容易伤到人。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一个人总是和别人争吵,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彼此抬杠,可以说这种人是做不成大事的。锱铢必较,最后的结果是好运气一点点消耗,那些机会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。


 
不争虚名
人可以适当在名利场中游走,但是不能过于的沉迷。很多人为了一个虚名,可以说是煞费苦心,这样如何能做到无欲则刚?一切的名誉,其实最后只不过是一场梦幻,正如《红楼梦》中的好了歌一样:
世人都晓神仙好
惟有功名忘不了
古今将相在何方
荒冢一堆草没了


 
不争先
王阳明认为,人生不要处处争先,否则就是枪打出头鸟。易经中曾有潜龙勿用的思想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也说“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”。但是不争不代表放弃了与人比拼的干劲,因为我国哲学思想都是互相辩证来看的,所以不争的目的,其实是别人无法和我们争,正是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。


 
内心强大,才是真正的强大
王阳明的这“三不问和四不争”,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,越是不争不问,越能好运连连,生活也会过得更加充实。很多东西我们越是争取,越得不到,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,用“不争不问”的人生态度去处世,那么曾经得不到的东西会自动来到我们身边。
人生在世,需要修心。修心一说,无关乎年纪,上至耄耋之年的老者,下至学习工作的青年,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初心,常常修炼自己的内心。因为一旦心灵强大,就会应付很多生活上的困难。
一个真正的强者,从来不是发达的四肢,而是强大的内心。
     
责任编辑:梦月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