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朱元璋为何不愿意把南京确立为国都

发布时间:2020-03-09 阅读次数:3165


  南京,古称应天。此地乃六朝古都,且背靠中山,面临长江,龙蟠虎踞,形势非常险要。民间早有“天下财富处于东南,而金陵为其会”之说。公元1356年,朱元璋攻破南京(当时南京称为集庆),改集庆为应天府,1368年,朱元璋在应天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但是,在把应天定为国都的问题上,朱元璋始终摇摆不定,犹豫不决,始终不愿把应天作为明朝长治久安得到国都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  原来,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,考虑得最多的问题,就是如何维持朱家皇朝子子孙孙的统治,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就要选一个风水宝地做国都。



 
  朱元璋攻破应天府后,修建宫殿,把这里做为争夺霸业的根据地。在以后的十多年间,朱元璋东拼西杀、将江南群雄一个接一个干掉。1368年(洪武元年)正月,朱元璋在应天称帝,在即位诏书中,也确实称应天为京师,但是,朱元璋只是暂时把应天作为京师而已,并没有正式确立应天为国都。应天是朱元璋成就霸业的地方,可他为何不肯确立应天为国都呢?
  首先,朱元璋认为以应天为国都的朝代都是气数很短的王朝,太不吉利了。其次,他手下不少大臣都向他建议说:“有天下者,非都中原,不能称霸。”,而应天这地方偏于江南,并不太适合作为国都,还有就是,应天的战略位置也并不是最好的。
  从辽东半岛一直到广州,沿海漫长的海岸线,时时处处都有被倭寇侵略的危险。东北、北面和西北面,长城以外便是北元的势力,若是不在险要处屯驻重兵,一旦北元铁骑奔驰南下,黄河以北就很难防守得住。而驻守防边要用重兵,若是把边境军权交给异姓诸将,边将拥兵过多,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困境,也很可能重蹈历史上藩镇割据的覆辙;若是以重兵直属朝廷,则国都就必须设在国防前线,才方便朝廷统一指挥,应天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,因而定都问题就始终成了朱元璋的心头大病。
  朱元璋攻下汴梁后,很多人上书说可以定都汴梁。朱元璋也很赞同这个意见,并亲自前往实地考察。等他看了之后,又觉得汴梁虽然位置适中,却因为地处平原,四门大开,根本无险可守,容易四面受敌。但他又考虑到当时西北未定,需要将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。于是,朱元璋又正式下诏,以应天为南京,汴梁为北京。确定了应天、汴梁的两京制度 。同时,他又开始寻找更合适做国都的地方。
  洪武二年(1369年),定都之议再起。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议建都之地。大臣有说建都长安的,有说建都洛阳的,也有说建都应天、汴梁、北平等地的。朱元璋则提出了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。临濠在元朝称为濠州,洪武七年(1374年)改称凤阳,是朱元璋的家乡,从九月开始,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。他之所以决定以临濠为中都,甚至一度想迁都临濠,除了这里是他的家乡外,还与优待淮西功臣集团有关。
  但到了1375年(洪武八年)四月,朱元璋在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,突然下令停止修建。这时候中都已经修建了6年多的时间,基本已经形成了规模。朱元璋给出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,其实朱元璋不愿说出口的原因是淮西功臣恃功自傲,结党营私,违法乱纪行为猖獗,与朱元璋加强皇权的初宗背道而驰。朱元璋害怕在老家建都,会更加助长功臣们势力的膨胀。1378年(洪武十一年)正月,朱元璋再次下诏改南京为京师,定都问题才算告一段落。
  但朱元璋还不死心,为了防御北元,他还是明里暗里做着迁都西北的打算,选定的地点是长安和洛阳。1391年(洪武二十四年)八月,朱元璋特派皇太子朱标巡视西北,比较两地的形势。不料第二年太子病死,迁都大事只好搁下不谈了。
  虽然几次迁都都失败了,朱元璋还是始终对应天不满意。京师新宫原来是燕尾湖,填湖建宫,地势南面高,北面低,看风水的人都说不好;太子死后,朱元璋非常伤心,于是就把太子之死迁怒于新宫的风水有问题,但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好求上天保佑自己的子孙,从此再也不提迁都之事了。
(责任编辑:栗子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