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为什么杨坚能建立隋朝平定南北分治的状况
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阅读次数:1747

   
  公元581年,杨坚废北周静帝,建立隋朝,改年号开皇,随即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,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天下大乱南北分治的状况,为华夏归为一统作出了不朽贡献。同时,隋文帝励精图治,把从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大隋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,国库充盈,百姓安居,使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。有史家甚至将隋文帝时代称之为“开皇之治”。
 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,小名那罗延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)人氏。世居武川镇(今内蒙古武川西),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。其父杨忠,北周元勋,官至国柱、大司空,封为随国公。西魏大统七年(公元541年),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,因天生异相,故由来自河东的尼姑居于别馆抚养。因父亲功高,杨坚十五岁便被授散骑常侍、车骑大将军职衔,十六岁迁升为骠骑大将军。公元561年,周武帝宇文邕即位,二十岁的杨坚出任随州刺史,进位大将军。就在杨坚不断升迁之时,北周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,看到杨坚前途无量,便把十四岁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她,这便是后来与杨坚一同被称为“二圣”的独孤皇后。因为独孤氏的姐姐是周明帝的皇后,因此杨坚跻身为皇亲,地位更加显赫。杨忠病死后,杨坚袭位随国公,公元577年,杨坚随周武帝灭齐,立下战功,被晋封为柱国(最高武官),出任定州总管。不久,转任亳州总管。
  随着地位的扶摇直上,杨坚难免会引起一些大臣的嫉妒。宇文护专权时,就多次想杀杨坚,但都因故没能得手。到周武帝时,一些大臣认为杨坚有反相,建议周武帝趁早除之。然而,周武帝不但未听从建议,反而将杨坚的长女立为太子妃。此时,位高权重的杨坚利用已有的社会影响,不断拉拢扩大自己的势力。公元578年,周武帝驾崩,皇太子宇文赟即位,史称周宣帝。封杨坚的女儿为皇后,拜杨坚为上柱国,大后丞。不久,升为大前疑(丞相),进一步掌握实权。
  由于杨坚权势日隆,周宣帝对他已颇有戒心。不久,荒淫无度的周宣帝把四位宠妃同时封为皇后,与杨皇后并列。在诸皇后数次争宠,相互毁讦时,宇文赟对杨皇后说:“必将你家族灭”。还为此召杨坚入宫,并吩咐卫士:“若杨坚表情激奋,即当场杀死。”然而,杨坚入宫后神情自若,不露声色,使周宣帝无法下手。为了玩乐,年轻的周宣帝不久就传位给不到七岁的儿子宇文衍,史称周静帝。而宇文赟则自称天元皇帝。
  公元581年,周宣帝病死。因周静帝年幼,无法亲政,杨坚以宣帝皇后之父、左大丞相的名义,节制百官,总揽朝政。相州(今河北临漳)总管尉迟迥起兵反对。杨坚派韦孝宽平叛,杀死尉迟迥。接着又把宗室赵王宇文招等五王召进京,然后逐一杀死。杨坚持掌朝政以后,迅速起用了一批有政治远见的大臣,一改北周苛政,实行惠民政策,使百姓见到了光明。遂使自己声望大为提高,为自己称帝作足了准备。公元581年2月,在谋臣高熲、杨素等人的策划和逼迫下,九岁的外孙周静帝禅位给了四十岁的外公杨坚。杨坚延用自己起家的随王爵号,又因“辶”与“走”同义,不吉利,遂改为“隋”,改元开皇,定都长安,史称隋文帝。
  杨坚称帝后,积极准备统一大业。隋开皇七年(公元587年),隋文帝废去后梁孝静帝萧琮,然后举兵灭陈。开皇九年正月,南陈灭亡。从此结束了三百年的华夏分裂局面,全国归于统一。这也是隋文帝杨坚对中华民族作出的最大贡献。
  隋朝建立后,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。首先,他废除了北周的官制,在汉、魏官制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。三省为尚书、门下、中书:中书省取旨,门下省审议,尚书省执行。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构,三省长官均为宰相,三省共议国政各司其职相互制衡,减少了大臣专权出现的可能。尚书省下设六部,即吏部、礼部、兵部、都官(后改称刑部)、度支(后改称户部)以及工部;每部下辖四司。这一中央干部体制对后世影响很大,一直沿用到清朝。
  隋文帝还大力改革地方行政制度,把隋初的州、郡、县三级制改为州、县两级制。这样就淘汰了数万名冗官,节省了大量的行政开支,相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。同时,隋文帝也特别重视吏治,奖励良吏,严惩奸吏。汝南太守公孙景茂任职期间,廉明清正,注重生产,社会秩序井井有条,隋文帝就将他擢拔为道州刺史,并把他树为廉洁奉公的榜样,供百官学习。与此同时,隋文帝经常派人稽察全国大小官吏的执政情况,发现罪状,必加严惩。所以,在隋文帝统治期间,社会秩序井然,良吏层出不穷。
  隋文帝强调法制,先后令高熲、苏威、牛弘等制定《新律》,刑罚比前朝相对减轻,废除了绞、裂等酷刑;把死罪规定为必由“大理(寺)复治”;把谋反、恶逆、不孝等列为“十恶”,“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,虽会赦犹除名。”(见《隋书.刑法制》,即犯十恶罪以及故意杀人已定案者,遇到大赦,这些罪犯不在大赦之列)这也是“十恶不赦”的由来。后世的法律,多以《隋律》为基础修订。
  隋文帝首创了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-科举制。开皇七年(公元587年)下诏废“九品中正制”,改为各州郡每年考选三人到京师长安参加统一考试。用考试选拔官吏,打破了门阀世族把持政权的局面,为贫民寒士开辟了入仕的途径。后经隋炀帝完善,分为秀才、明经、进士三科。这种先进的文官科举选拔制度,一直沿用到清末。
  杨坚实行北魏以来的“均田制”,但租赋比前代轻。他接受了苏威“轻徭薄赋”的建议,几次下诏减免徭役和租赋,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。
  面对货币市场的混乱局面,隋文帝下令废除其它古币和私人铸币,只准新铸的五铢钱在市场流通。同时,重新统一度量衡。这些措施的实施,大大地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。
(责任编辑:瑾萱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