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健康养生

老人运动掌握四个要点对调理慢性病有好处

发布时间:2018-12-29 阅读次数:1313


  冬季天气寒冷,很多人开始懈怠身体锻炼,但适当的冬季运动,对老年人防治慢性病其实大有裨益,不过需要掌握四个注意事项。


 
  (1)运动前热身
  冬季气温较低,运动前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热身。如果热身不充分,很可能因为温度低,人体肌肉伸展性降低,关节变得僵硬,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情况。
  另外,冬天人的血管明显收缩,即使不运动血压也比平时稍高,血管弹性也在下降,如果热身不到位,血压容易突然上升,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  (2)不要太早运动
  大多数老人都是早睡早起,而且习惯性晨练,但冬季不宜过早运动,以免受寒冷刺激发生痉挛、血管收缩。
  另外,经过一夜睡眠,血液黏稠度高,血液循环阻力增加,如果进行大运动量锻炼,容易发生心肌梗死、脑梗死、脑溢血等严重后果。
  老人冬天最好在9点以后,太阳出来、相对温度较高了再外出运动,应选在背风向阳处;入冬后,走路是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较推荐的运动。
  此外,还可以练习太极拳和柔力球,天气过冷时可以在室内快走或者原地慢跑;运动时若出现头晕、头部发紧、胸闷等症状,应立即停止。
  (3)运动后做放松活动
  人在运动时,下肢肌肉血液供应量急剧增加,同时将大量血液自下肢沿静脉流回心脏。
  如果运动后突然静止不动,就会使下肢血液淤积,不能及时回流,心脏进血量不足,会引起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休克,老年人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,因此,运动后应继续做些缓慢的放松活动。
  (4)不要空腹运动
  空腹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脂肪分解,老年人由于心肌能力较低,过剩脂肪酸带来的毒性往往会引起和加剧老年人的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。
  老年人在晨练前,最好先补充一定的能量,如热果汁、含糖饮料等;在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应携带充足的食品或高能量的便携食品 (如巧克力等)。
  老人冬季养生:慢养生更强身
  冬季养生讲究“养藏”,也就是静养生、慢养生。慢下来,才能静得下来;静下来,心跳、呼吸才能缓下来;心跳、呼吸缓下来,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。
  所以冬季慢养生,是为了减少消耗,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、延缓衰老的目的。
  1)起床慢一点
  进入数九寒天后,老年人夜间或清晨常出现尿频、尿急现象,此时如果起床过快过猛,很容易出危险。
  因此,老人起床应分几步进行,在这个缓慢起床过程中,心跳会慢慢加快,让脑供血状况有所改善:
  醒来时先不要急于坐起,人躺着时血液循环较慢,黏稠度也高,不妨赖床几分钟,让身体从睡眠到苏醒有个反应过程。
  然后伸伸懒腰,使血液慢慢流动,靠在床头坐三五分钟,给心脏一个适应过程。
  之后,双腿下垂,在床沿上坐一两分钟,觉得自己反应活动正常了再慢慢下床。
  2)吃饭慢一点
  天气寒冷会让胃变得更加敏感,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,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,从而引发胃疼、胃胀、腹泻等不适。
  但是,不少人误以为赶紧用热汤、热饭暖一暖胃,就会舒服很多。但实际上,在天冷的情况下,马上吃东西,或吃得太快,都会使肠胃负担加重,轻则引起食欲不振,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胃炎、胃痉挛等。
  因此,寒冷的冬天,大家吃饭的速度一定要慢,如果刚从外面回来,不要马上吃饭,可以先喝点温水,过10~15分钟后再进餐;每顿饭的进食时间至少在25分钟以上,一定要放慢速度,增加咀嚼时间,老年人建议一口饭嚼20次以上为宜。
  3)排便慢一点
  冬天血管收缩、硬化,有脑血管病变或高血压的患者,用力排便时可能发生脑卒中、脑出血和脑梗死。
  中老年人排便时不要太使劲,排不出来不应勉强;排尿也要尽量缓慢,不可用力过快过猛,直立位或蹲起时,要手扶支撑物。
  排便不畅的老人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,多运动,以保持大便通畅,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泻药物。
  蹲位排便相对于坐位排便所用的腹压更大,危险性也相对要大一些,建议老年人最好选择坐便方式,排便结束后,站起来的动作也要尽量慢一些。
(责任编辑:梦月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