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侥幸活下的一代明君:勤于政事而知过能改

发布时间:2018-11-20 阅读次数:1259


  在明朝宪宗时的后宫中,是没有女人敢怀孕生子的。这一方面是因为她们年龄已大、无法生子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皇帝专宠的万贵妃想尽办法残害其他妃嫔的结果。朱祐樘能侥幸出生并存活下来,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。他的母亲只是宫中一个小小的女史,负责管理宫中藏书。一个偶然的秋天,皇帝偶然来到书房,见这位女官长得如花似玉,便与之偷欢。自此纪氏有孕。生下儿子后,她忍痛将他交给张敏,希望把他淹死。为人善良的太监想到圣上还没有孩子,就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偷偷抚养孩子,从而保全了小皇子命。


 
  六年后的一天,皇上召太监张敏给自己梳头。皇帝对着镜子叹道,自己马上就要老死了可是还没有儿子。太监立即跪下说道并非如此。皇帝大为惊诧,对方接着说龙嗣就在安乐堂里。皇帝感到奇怪于是追问,对方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。皇帝大喜,立即派人把孩子接来,随即派人取个名字。并册封他的母亲为妃,但她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厄运,不久就在新居住的宫里离奇死亡。某一年的冬天,朱祐樘被立为太子,并于1487年即位,是为孝宗。


 
  即位后,他立即对太监梁芳、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臣一罢免。两个月后,他又下令将那些冒领官俸,其中总计有三千人之多的艺人、僧徒一概除名。接下来,他又以各种方式处罚了另外一些奸佞之徒。在清理过程中,十分注意方式方法,并没有随便杀人。被砍掉脑袋的,只是几个穷凶恶极的狂徒典范。


 
  打击完奸佞后,自然任用的就是贤能之人。为了熟悉官吏的情况,皇帝曾命令专门的机构把官吏姓名全部抄录下来,贴在宫殿的墙壁上,一旦有人员变更就随时更改。他多次指示吏部、都察院提拔、罢免官吏的主要标准,是看此人有无政绩。因而在当时,形成了朝中都是贤能之人的盛况,那时出了许多名臣。皇帝还采纳了大臣的意见,在早朝之外为了方便殿召见大臣、谋议政事,又要避免早朝因时间限制,皇帝与臣子不能深人交流而导致所实施的政策会有偏差的弊端,皇帝还开了一个小“朝廷”,专门接见群臣用,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,从而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。


 
  他即位后,还很注意广开言路,上台不久就出现了臣子纷纷上书的生动局面。
  当然,如此明君也是有过失的。在孝宗的诸多失误当中,有条是对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缺乏的打击。弘治十八年(1505)三月,李梦阳向皇帝上书陈述各种弊政,言辞恳切、洋洋路洒数万字,其中条就是指责张皇后的兄弟张鹤龄的,揭发他招纳无赖、鱼肉百姓。对方的母亲作为皇帝的岳母,听闻此事之后,天天在孝宗面前哭闹,要将李梦阳抓起来。皇帝不得已,照着做了。


 
  各路官员纷纷上疏营救,皇后的母亲也不放弃攻势,又在皇帝面前哭闹,要求对其施以重刑,皇帝被其无理取闹,仗势欺人气得大怒直接掀翻了桌子,刑部来请示处理意见,皇帝毫不犹豫地写下让李梦阳复职,罚去三个月俸禄。过了一些日子,皇帝夜游南官,张鹤龄陪酒,皇后及其母亲也在场。喝的半醉了,皇后和母亲进里屋换衣裳,皇帝独召张鹤龄谈话,左右不得闻,但见张鹤龄脱帽磕头不止。


 
  从此,鹤龄兄弟俩再也不敢放肆。不久,孝宗在和刘大夏谈事时,询问刘大夏,朝中大臣对自己处理李梦阳一案的做法持何种评价。?刘大夏说因为放了他,所以朝中的官员对皇帝啧啧称赞。孝宗对他说有人上书说梦阳的奏疏里有“张氏”二字就是对皇后的侮辱,自己不得已才暂时将他关起来。皇帝坦言自己曾经询问左右的意见,明白这是有人要陷害李梦阳并且想办法讨好君主,这种风气万万不可助长。


 
  他掌权的最后一段时间里,整顿朝纲,希望王朝可以复兴。李梦阳奉命去祭拜孔子的途中,因为灾害,灾民遍地,状况非常凄惨。他如实将此情景告诉皇帝,皇帝感到担忧,竟然夜不能寐,自己反省。宫中各部门再一次节俭开支,大约节省了三分之一的经费。可惜,这位在当时,最清明、政绩最卓越的一代明君居然三十五岁就离开了人世,这真的是非常令人惋惜。
(责任编辑:梦月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