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被误解最深的皇帝14年做6件可青史留名的事

发布时间:2018-09-25 阅读次数:2311


 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,隋炀帝的形象总是很不堪。但史实对于隋炀帝杨广最贴切地描述首先高富帅,是真高、真富、真帅,而且资质绝好。史载:“晋王广美姿仪,性敏慧,沉深严重;好学,善属文,敬接朝士,礼极卑屈;由是声名籍甚,冠于诸王。”其父杨坚称帝的时候,杨广被封晋王,担任并州总管,次年14岁的杨广任武卫大将军、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。


 
  任上的杨广遍揽人才,笼络人心,任用贤能,为人称道。其后杨广在隋朝稳定时期做了三件大事,时年仅19岁。先是北破突厥,那是隋朝和突厥打过两次大仗,时间都长,第一次杨广主要任务是防突厥,劳苦功高,打得可汗称臣了,分成了两部;第二次杨广亲自指挥,逼死了都兰可汗,大获全胜,正式确认东亚霸主地位。继而南平陈朝,杨广出任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人攻陈,在杨素高颖两位名将辅佐下,一举突破长江天堑。而对百姓则“秋毫无犯”,对于陈朝库府资财“一无所取”。此时“天下皆称广以为贤”,完成了统一大业。最后是安抚江南,南北分裂太久,隋没有摆脱征服者心态,有过激措施,江南人普遍不满,开皇十年,陈旧地爆发反抗活动。杨广临危受命去扬州担任总管,在叛乱平定后,留在江东,长达10年之久,主要业绩是安抚人心。杨广充分尊重江南文化,笼络人才,让江南人摆脱屈辱心境,接受了隋朝的统治。


 
  杨坚去世的时候,杨广34岁,这个时候也出现一件大事,杨谅叛乱。杨谅是杨坚的第五个儿子,十分得宠,杨坚在位时给他兵权,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,不仅如此,杨坚怕他受穷,还特许他造钱,所以杨谅是真的有实力有野心。杨坚在位时杨谅就蓄谋已久,先以防突厥为名,加强军备。杨坚去世不久随即诏书激变,调动了30万大军,杨广仓促应战,只几万人,寡不敌众。再加上杨广的政治地位不稳固,这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,所以杨广这儿政治上也没优势。在不利的情况下,杨广知人善用,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平乱。


 
  当上皇帝不久,杨广35岁,这时他建造了洛阳城和大运河。当时杨广有诏书:一是安抚东部地区的需要,东部并不稳定,杨谅叛乱时有十九州叛乱,大兴在西部,要镇压应急不够,要加强管理就得建都。二是安抚江南的需要,杨谅叛乱也体现江南的不稳定,出于震慑江南的需要也要修治洛阳。三是运输便利,大兴在关中平原,往西荒凉,而关中平原往东富庶。所以建都关中,得关东支援各种物资,主要是粮食。但是东输的通道有三门峡在,东边的粮食要运来太困难了。一闹灾就得逃荒,洛阳就不会这样。如果建都洛阳,四方有事,随时反应,协调各方,也能平衡发展。


 
  至于修建运河,一是南方的政治稳定问题,隋由北周、北齐与陈共同组成,但并不稳定。南方一旦叛乱,就得由中央政府做出反应。当时中央在西安,叫大兴,这是信息不畅的。要运兵也麻烦。凡是运东西,当时都是水路最方便。这比人力畜力大。杨广在扬州坐镇过十年,对此充分认识,所以营建东都,好及时对南方做出反应,还开运河,好及时运送兵力,这是稳固南方的需要。二是南方的经济发展间题。除了运兵,还能把南方粮食运到北方,秦汉时江南人烟稀少,魏晋之后,南方就有了先进的工具与技术,江南就成了鱼米之乡,在国家经济中占的份额就大了,成了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了,这种情况下,为经济考虑也得修运河了。他对此认识深刻,才决定修了这条运河。


 
  运河其一通渠之时,杨广37岁,这时他迫不及待下令巡游。
  这个行为就是我们后世所熟悉的“铺张浪费极度奢华”,但是我们来看看杨广到江南除了巡游还做了什么:炀帝主要还是做了两年事,一是安抚江南,二是炫耀文物。先看第一件事,安抚江南:首先讨好当地百姓,十月份时下诏,赦江淮已南,扬州给复五年,五年不用交租。辖区内也可以免三年。然后讨好原陈朝皇室,陈朝宗室子弟,尽还京师随才叙用。陈虽然灭亡了,政治影响力还在。杨广此举让陈后裔认可了隋政权。最后讨好佛教徒,愿意借宗教来巩固统治。再来第二件事,炫耀文物:杨广每次出行,礼仪都摁出二十里,都合乎礼仪传统,还特别光鲜美丽。当时扬州人把北方人看作蛮人。江南一游炫耀的是文化,他们对于这个兴于中北的隋朝文化心服口服了。出游与开运河是把准了脉搏,政治眼光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 
  在这些惠及后世的工程之后,杨广开创了科举制度。大业二年杨广始建进士科,典定科举制度,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,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;扩大了官吏的来源,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;科举制把读书、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,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;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,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,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,有利于政局的稳定,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,之后为历朝所沿用。但这也触动了当时门阀大族的利益,为后来隋末动乱时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。


 
  杨广三十九岁的那一年,西域边防岌岌可危之时,这时他派军灭了吐谷浑。自丝绸之路之后,到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已无暇顾及西域,此地再次受制于游牧政权了。杨广自比汉武帝,想重现辉煌,发兵西征,开拓疆域数千里,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,西至塔里木盆地,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,南至昆仑山脉,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。使之归入中原统治之下。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。


 
  次年,杨广亲自西巡河西走廊。杨广在位14年,但他在长安城里的时间不足2年,在东都洛阳的时间不到4年。其他时间都是在各地巡游督工。这次杨广把目光放在了西方,在他看来要想了解西域最直接就是亲自去看看,于是有了这次西巡。杨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,经大斗拔谷北上,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。西部自古是苦寒之地,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,一路上杨广凤餐露宿,冰雪交加,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。士兵冻死大半,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。杨广也狼狈不堪,在路上吃近苦头。杨广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,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。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,身为皇帝苦巡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,也仅有杨广一个。


 
  因为这次西巡,杨广首先得以进一步扩张领土,设置了河源郡、西海郡、鄯善郡、且末郡等4个郡,而且派人来屯垦。把青海及新疆的一部分纳入版图。在疆域上超过了汉武帝。其次开通道路,新的丝绸之路,与原来的互为拱卫,中原与西域往来就更加频繁。杨广到达张掖之后,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,表示臣服,这是举世创举。
  当然杨广的穷兵黩武、好大喜功也是其缺憾,东征高句丽之时,杨广已是43岁,但远在杨坚在位时期,征讨高句丽就已是既定的隋朝国策,在横扫北西南三方以后,杨广把目光瞄向了东方。这时的杨广极度骄傲膨胀,带上大量乐队、宗教职业者、女眷、外国使节之类闲杂人员随军观点东征高句丽,结果遭受重创。为了挽自己的面子,杨广急急发动了笫二次东征,这一次,杨广再度回复以往名将作风,一路坡荆斩棘,就在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,杨玄感在后方的叛乱了,杨广不得不火速回军平叛,并且成功击溃叛军。


 
  隋末动乱之时,48岁的杨广这在时遭遇兵变无力回天。当时虽然天下大乱,义军蜂起,但全国大部分地方仍然效忠于杨广,朝廷的势力仍然很庞大,各地的重镇还大多控在朝廷手中,义军不过是割据一些偏远的城县而已,隋朝的统治还远未到彻底崩塌的地步。宇文化及等人弑君前说:“主上虽无道,威令尚行,卿等亡去,正如窦贤取死耳。”这句话也从侧面证实了杨广在死前仍然有很大的威望和势力,尚有制裁四处叛逃者的实力。
  河南大乱后,杨广久留扬州而不北归长安,并非如那些丑化他的宣传中所述,是自欺欺人地逃避,一心在扬州混吃等死,爽最后几年。杨广的想法非常清楚,他此时已经对剿平北方的叛匪失去了把握,北方的局势太险恶了,突厥、高句丽、李渊、罗艺,还有不计其数的农民军,个个都对洛阳形成威胁,与其在虎口战战兢兢,倒不如干脆驻跸到比较安全的江都,这样万一北方的局面完全失控,还能像凭借长江天险在江南保聚半壁江山,稳扎稳打,割据江东一隅。可惜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打破了杨广的计划,宇文化及扬州兵变将杨广杀害,隋没有亡于外敌和农民军,却毁于萧墙之祸。煌煌大隋,竟然两世而终,着实令人叹惋。


 
  总体来看,杨广绝对算是一个有理想,有精力,有功业,有才情的皇帝,但是好大喜功的史评可谓不偏不倚。大一统、建东都、修运河、兴科举、扩版图、征蛮夷,这6件事情任何一个皇帝只要做好其中一件都足以青史留名了,在短短14年的皇帝生涯里杨广想全任务达成的理想实在是太过个人英雄主义,不过饶是如此,那个隋炀帝的“炀”字对他仍是太不公正了。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