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《论语》中的职场秘诀:什么样的人可提拔

发布时间:2018-05-18 阅读次数:1407


  俗话说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《论语》作为中国人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,对职场智慧有十分精辟的观点。
  下面,《论语》中隐藏着哪5条职场黄金法则呢?


 
  1、职场晋升的两个原则:
  不说错话,不做错事

  晋升之道就两条,不说错话,不做错事。其实就一句:不犯错。
  说错一句话,一百句对的话也挽回不了那影响。做错一件事,也很难补救。对的收获和错的损失不对等。不犯错就是对,比做对事重要。
  子张学干禄。
  子曰: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
  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
  ——《论语》
  张居正讲解说,你不要自己老想去谋职获禄。若修养了自己的言行,人人都会喜欢你,名誉昭彰,必有人举用你,何必自己成天惦记着呢!
  程颐说:“修天爵则人爵至,君子言行能谨,得禄之道也。”
  说话最好慢半拍,做事之前多想一想。这样说话少过失,做事少后悔。
  2、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?
  答:果决能断,通达事理,多才多艺
  季康子问:“仲由可使从政也与?”
  子曰:“由也果,于从政乎何有?”
  曰:“赐也可使从政也与?”
  曰:“赐也达,于从政乎何有?”
  曰:“求也可使从政也与?”
  曰:“求也艺,于从政乎何有?”
  ——《论语》
  季康子,是鲁国大夫,问孔子几个弟子的才干,能不能做官任事。推测这段对话发生的时间,是在前面说的孔子在陈国,鲁使来召冉求回国做官。
  孔子说,“归与!归与!”我也不流浪了,放弃自己执政的梦想,回鲁国一心传道育人了。回去之后,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中还有什么可用之材,与他的一段对话。
  先问仲由,仲由能管理政事吗?再问端木赐,再问冉求。孔子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,“于从政乎何有”——从政有何不可呢?不过三个人的特点不一样,孔子分别给予了“果”“达”“艺”的鉴定。朱熹注解说:果,是有决断;达,是通事理;艺,是多才能。
 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?张居正对这一段的解读最准确、最权威,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执政宰相之一。
  张居正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:果决能断,通达事理,多才多艺——这就是可以提拔的三条标准。
  如果一个人,这三条标准都具备,他做起工作来是个什么状态呢?史书上夸赞名臣能吏,经常有一个特别形象生动的词,四个字:剖决如流。那种感觉,特好!


 
  3、要领导客户,不要搞定客户。
  要领导你的领导,而不要搞定领导
  子曰:“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”
  ——《论语》
  孔子说,事君之道,先当敬那职事,守那职责,把食禄的心放在后。
  这句要好生体会,不是简单地说,“先把活干好,再说拿钱的事”。不是干事和拿钱的先后,这不是重点,也不解决问题,是心的先后。
  我们平时工作中,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。干活,领导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;方案,客户说怎么改我就怎么改。这就是把自己的原则、职责、价值都丢掉了,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专业,不尊重自己的职责,不尊重自己,也不尊重领导、客户的托付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把求禄之心放在先了。
  所以我常说,要领导客户,不要搞定客户,要领导你的领导,不要搞定领导。
  话说回来,你以为你搞得定吗?领导说这么干,他以为可以这么干;客户说这么改,他以为可以这么改;改过去之后,他发现又不对了。你跟着他转圈,最后把自己的价值也转没了。
  公司里面也是一样,一个公司大了,就会有官僚,就会有各种业绩指标、内控流程,指标和流程,都不一定合理。而且你虽然说他不合理,你也说不出一个更合理的来。任正非说,公司里分出两种人,一种是工作的人,一种是制造工作的人。工作的人,除了要完成工作,还要对付制造工作的人给他制造的工作。
  这时候,你会发现,公司的同事,又分出两种人,一种是循规蹈矩保护自己。错了,我也是按领导要求来的。这种人,就是敬禄之人,时刻把求禄之心放在前,公司怎么样,不是我的责任就行。乔布斯在被史考利撵出苹果公司之后,评论他和史考利之争说,他是为了公司的发展,但没人听得懂。史考利的所有言行,都是围绕自己的权位,结果他取得了胜利。就是这种情况。
  4、保持对上级的敬畏
  “君赐食,必正席先尝之;君赐腥,必熟而荐之;君赐生,必畜之。”
  ——《论语》
  这是讲孔子事君之礼。
 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,鲁昭公送来一尾鲤鱼,表示祝贺。孔子视为莫大荣耀,将儿子取名为孔鲤,以伯鱼为字。这就是以君赐为尊、为荣了,到今天我们还知道这鲤鱼之赐的故事。后世孔氏子孙讳鲤鱼,称为“红鱼”,祭祀也不杀鲤鱼,用鲫鱼,这就是仁君之赐了。
  孔子说,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这里就是讲畏大人,对上级保持敬畏,保持害怕。敬畏的是什么呢?是任务,是职责,是使命,而国君、上级,就是那任务、职责、使命的人格化。我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,上级交办的任务,不敢说过去事事都办得让他满意,更不敢说下次一定能完成使命,怎么能放松自己呢?


 
  5、努力工作,等待被开除
  子张问曰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旧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尹,何如?”子曰:“忠矣。”曰:“仁矣乎?”曰:“未知,焉得仁?”
  ——《论语》
  子张问孔子:楚国执政,令尹子文,三次被进用为令尹,别人都羡慕他的尊荣,他却并没有沾沾自喜。同样,三次被罢官,别人都替他惋惜,他却毫无愠怒之色。而且每次都认认真真搞好工作交接,把旧日自己所安排的政事,一一仔细地告诉接任的新令尹。您怎么评价他这个人呢?
  孔子说,这个人哪,可以算是一个忠臣!一般人,都为自己升官发财,患得患失,嫉贤妒能。子文呢,真是实心为国,不贪念自己的名爵,只要有利于国家的政事。国君用我,我就认真干,国君不用我,我就认真交接,帮助继任者顺利接手,总之不能因为我,把工作耽误了。
  子张问,那这子文,他够得上您说的仁的标准吗?
  孔子说:“未知,焉得仁。”
  孔子说,那可不晓得,不能这样就算仁吧!
  “仁”是全德,是最高道德标准,孔子不肯轻易把这个鉴定给人的。就像前面孟武伯问仁,问孔子自己的弟子,子路、冉求、公西华,孔子一律给了“不知其仁也”的鉴定。
  这子文的态度,其实在我们今天各个公司里面很普遍,老板要求高,变化快,还有各种公司政治。有的人,或为自己的待遇位置患得患失,或为怕担责任不敢任事。而另一些人呢,你用我,我就给你干,不留一点余力;你不用我,你一挥手,我就走,认真交接,不给你添一点麻烦。内心强大,实心办事,勇于担责。
  他们的口号是:“努力工作,等待被开除!”
  这是有人亲口跟我说过的话,不同公司的、相互并不认识的两个人,都是栋梁之才、柱石之臣,面对老板要求高、变化快,分别说了同样的话,所以我印象深刻。今天读到子文,便想起这句话来。
  最好的员工,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。当然,最好的老板,是首先站在员工的立场。这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:“君待臣以义,臣待君以忠。”
(责任编辑:梦月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