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魏蜀吴3个版本的隆中对 哪个更有战略眼光

发布时间:2018-04-26 阅读次数:1784


  东汉末年,外戚专权,宦官秉政,天灾不断,再加上黄巾起义的爆发,从此开始了近百年的战乱时代。这个时期,不少智谋之士提出了结束乱世,一统天下的战略构想,比较著名的是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,此外,曹魏和孙吴也有自己的“隆中对”。


   
  1.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。公元207年冬,驻扎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,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,但是直到第三次才见面。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,提出先取荆州为根,再取益州,继而谋取中原的战略构想。
 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: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


   
  2.鲁肃的“隆中对”。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鲁肃与孙权在榻上饮酒时,提出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似的治国之策,因为是在榻上进行的对话,因此也被称为“榻上策”。主张西进先灭黄祖,再灭刘表,最后夺取益州,与曹操划江而治,寻找机会消灭曹操,统一天下。
  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记载:肃窃料之,汉室不可复兴,曹操不可卒除。为将军计,惟有鼎足江东,以观天下之衅。规模如此,亦自无嫌。何者?北方诚多务也。因其多务,剿除黄祖,进伐刘表,竟长江所极,据而有之,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,此高帝之业也。


   
  3.毛玠的“隆中对”。公元192年,曹操接管衮州后,征召毛玠为治中从事,而毛玠也提出了与诸葛亮类似的治国之道,为曹操规划了天下大计。政治上主张奉天子,经济上建议修耕植,军事策略上主张积蓄军资。
  《三国志·毛玠传》记载:今天下分崩,国主迁移,生民废业,饥馑流亡,公家无经岁之储,百姓无安固之志,难以持久。今袁绍、刘表,虽士民众强,皆无经远之虑,未有树基建本者也。夫兵义者胜,守位以财,宜奉天子以令不臣,脩耕植,畜军资,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。


   
  哪个版本的“隆中对”更有战略眼光?诸葛亮版本分为四步,联孙抗曹站稳脚跟,壮大实力占据荆州,分兵入蜀建立霸业,两相夹击颠覆曹氏,结果只走了两步半。鲁肃版本则更加凄惨,第一步进剿黄祖占有荆楚的目标就从未达成,后来甚至放弃“南北朝”构想,不得不联蜀抗魏。从190年到200年,曹操只干了三件事,略地,募兵和屯田。


   
  魏蜀吴三个版本对比,无疑是魏国执行最为彻底,曹操因此一统北方,三分天下有其二;蜀国虽然只走了两步半,但是每一步都极为艰难,考虑到“隆中对”时刘备的实力,战略眼光及效果无疑最好;鲁肃的版本比诸葛亮早七年,但是在这段时间里,东吴却没有任何成效,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(责任编辑:佳梦)
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