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播报 / News Broadcast
预防警示 / Precautionary
文化历史

曾国藩家族实现阶层大跃进 靠的不是运气好

发布时间:2018-01-03 阅读次数:1803

 

  “三代才能培养一个人才”,这句话虽然不能一概而论,但至少在曾国藩家族得到了验证。从平民家庭到豪门望族,曾国藩家族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呢?

  — 1 —

  曾家以前连个秀才都没出过

  五六百年内,曾氏家族多次搬迁艰苦奋斗,可一直徘徊于贫农和小地主之间,连个秀才也没出过。如曾国藩在《台州墓表》中所言:“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,五六百载,曾无人与科目秀才之列”。

  曾国藩爷爷曾玉屏出生时,曾家属于中农。虽然家境一般,但曾玉屏一度不务正业,骑着好马穿着华衣游手好闲。

  有一次,他正和一群纨绔子弟玩耍,被一个老头指着他,教育孩子说道:“你可千万别和他学,他家里没钱却四处鬼混,早晚他们家会败在他手上。”

  曾玉屏听闻大受刺激,当场把马卖了,徒步几十里回家,并发誓自此重新做人。

  “自是终身未明而起”,曾玉屏从此每天早起干活,发誓兴家立业。种地、种菜、喂猪、养鱼,曾玉屏日夜苦干,终于使曾家逐渐兴旺。

 

  ▲曾国藩故居富厚堂

  到曾国藩出生时,曾家已有田地百余亩,人均至少十二亩,而当时全国人均田地据学者吴慧计算才一亩七多一点。可以说,曾家已经从中农奋斗为小地主了。

  曾玉屏“早岁失学,壮而引为深耻”,因此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,就让长子曾麟书从小脱离生产,专心读书,并从外地花高价请来老师,“令子孙出就名师”,不中科举不罢休。

  在父亲的严厉督促和高度期待下,曾麟书(曾国藩的父亲)“穷年磨砺,期于有成”,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科举考试,总共考了17次秀才,终于在42岁时中了秀才。

  虽然只是个秀才,但已是曾家地位的又一次飞跃,标志着曾家这时开始从普通农家上升到士绅阶层。 

  — 2 —

  寄望于下一代,不断勉励子女读书上进

  要从秀才考到举人,老大不小的曾麟书已无能为力,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曾国藩等人身上。

  曾麟书边开私塾边教育子女,不断勉励他们读书上进。

  曾国藩5岁即启蒙,7岁便跟着父亲在私塾里读书,8岁即“读五经毕,始为时文贴括之学”,13岁开始赴省城应“童子试”,23岁时中得秀才,次年便中举人。

  但随后的二次会试,曾国藩都失败了。

  在第二次会试落第返途时,曾国藩看到一家书店有一套精刻的“二十三史”,便用自己借的路费买下,然后典当衣物回家。

  这套书价值一百两银子,相当于曾家七八年的积蓄。但父亲曾麟书对此没有一句责备和抱怨,只是对曾国藩说:“尔借钱买书,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,尔能圈点一遍,则不负我矣。”

  备受感动的曾国藩闭门埋头攻读“二十三史”,思路、眼界大开,于次年高中进士,39岁时成为二品侍郎,后担任湘军统帅、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等,成为晚清第一重臣。

 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、曾国华、曾国潢、曾国葆等也各有成就,尤其是曾国荃后来也长期担任总督,可以说曾家至此已成为豪门望族。

  曾家的房子越建越大,曾玉屏临终前获朝廷从一品荣禄大夫的封赠,主家的曾麟书、曾国潢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湘乡第一绅士”。

 

  ▲曾纪泽,曾国藩长子,清代著名外交家

  — 3 —

  家族历经三代,彻底完成阶层跨越

  从曾玉屏到曾麟书再到曾国藩,曾氏家族历经三代,终于彻底完成了阶层跨越。

  第一代曾玉屏主要是打下保障后代专心读书的经济基础,第二代曾麟书则为后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,第三代曾国藩才能在祖宗打下的基础上脱颖而出,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言,他的发达“赖祖宗之积累”。

  曾家三代完成阶层跨越虽是不易但已属很是幸运的了,据现代学者宗韵研究,明代普通农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官员所花时间平均为四代半。

  而一旦“鲤鱼跳龙门”成功,那后代成长的条件就优越得多,成才的机会也多得多,如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就比曾国藩 “少奋斗很多年”。

  曾纪泽从小就背诵唐诗宋词,有品学兼优的举人做塾师,家中藏书也琳琅满架,且因为耳濡目染父亲练习书法而喜欢上书法,为后来他成为学者、书法家打下了基础。

  由于曾国藩是正二品总督,长子曾纪泽没有参加科举便因“荫生”资格在11岁时获正六品官衔,后又因曾国藩的关系出任驻外公使,成为中国第一代外交家。

  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也因为家庭教育环境优越、衣食无忧而“不务正业”钻研数学,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数学家。

  — 4 —

  曾家名人辈出,与家风密不可分

  众所周知,曾国藩非常重视“齐家”。

  《曾国藩家书》包含了近1500封家书,包括教子、持家、交友、修身等方面道理,也蕴含着曾国藩对父母、弟弟等家人的浓厚深情,塑造了“孝悌勤俭”等曾氏家族良好家风,也成为家庭教育经典,风行至今。

  他的弟弟曾国荃、曾国潢、曾国华等也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下各有成就,尤其是曾国荃率军攻陷金陵,力克太平军,后来也官至总督。

  临终前,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、曾纪鸿立下遗训,内容主要包括慎独则心里平静、主敬则身体强健、追求仁爱则人高兴、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,并名言:“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,汝兄弟记之行之,并传之于子子孙孙。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,代有人才。”

  其后代后来果然“长盛不衰,代有人才”,在化学界、教育界、文学界、艺术界、考古界、交通界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。

  比较著名的曾家后人有:教育家曾约农和曾宝荪,翻译家曾宝葹,原高教部副部长、化学家曾昭抡,考古学家、博物馆学家曾昭燏,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,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、园艺学家曾宪朴,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等。

  这当然离不开他们个人的努力奋斗,但也与曾氏家族优良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,尤其是曾国藩家书、家训所树立的良好家风。

  回顾曾国藩家族史,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,包括经济基础、教育条件、家风情况等。

  由此可见,很大程度上,我们的奋斗不仅仅是为自己,也是为后代打下良好基础,难道不该更努力、更慎重吗?

 

技术支持 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 四平反邪教网 备案号 吉ICP备12005481号-2